歡迎訪問山東奇威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News

行業動態

聚焦京滬綠色建筑新政—太陽能行業新機遇
發布時間:2014-08-07 新聞來源: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網 瀏覽次數:

建筑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也是人類能源的主要消耗環境,人類大約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近年來,中國多省空氣污染現象日趨嚴重,“PM2.5”、“霧霾”等已成為華北乃至全國公眾熱議的話題。據了解,建筑行業是各類污染物,尤其是空氣中顆粒物的重要來源之一。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概念是提倡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綠色建筑不僅能夠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其內容包括建筑本體,也包括建筑內部以及建筑外部環境生態功能系統及建構社區安全、健康的穩定生態服務與維護功能系統。

綠色建筑體現了“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的多種新時代理念,順應當前社會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

北京綠建新政出臺

為了順應當前建筑節能的發展趨勢,“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建筑節能的預期目標定為占全市節能量目標的41%。為確保完成節能目標,北京市住建委等多部委針對2001 年出臺的《北京市建筑節能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最終于2014年7月16日形成了《北京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于2014年7月16日由北京市住建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并于2014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就當前狀況而言,建筑節能工作已經成為北京市節能減排的重要領域,是建設綠色北京的重要載體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其范圍從建設活動擴展到城鄉規劃以及既有建筑的節能運行和改造領域。

《辦法》主要內容

《辦法》明確規定,從2014 年8 月起,北京市所有包括住宅項目在內的新建民用建筑均需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并按規定安裝供熱計量及溫控裝置等。同時,包括老舊小區在內的既有民用建筑也將逐步實施節能改造。

其主要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釋:

第一,細化管理源頭節能?!掇k法》進一步明確了北京市新建建筑在規劃、立項、工程施工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節能管理要求。同時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和住宅產業化發展。

《辦法》規定北京新建民用建筑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部分新建民建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或者住宅產業化要求進行建設。同時,建設單位應當在房屋銷售場所、房屋買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中明示所售房屋的建筑節能設計指標、綠色建筑星級、可再生能源利用情況、供熱方式、供熱單位、供熱計量收費方式、節能設施使用和保護要求等基本信息。

第二,《辦法》規定,既有非節能公共建筑在進行改建、擴建和外部裝飾裝修時,應同時進行圍護結構和熱計量改造。

與此同時,對于新建民用建筑,《辦法》規定,應當按照標準和規定安裝供熱計量與溫控裝置等能耗計量裝置,大型公共建筑應當安裝能耗分項計量設施。

第三,公建實施能耗限額管理?!掇k法》要求加強民用建筑節能運行管理,對重點公共建筑實施能耗限額管理,定期向社會公布運行能耗低的標桿建筑和超限額高能耗建筑及其產權單位、運行管理單位,促進高能耗建筑采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上海綠建三年行動計劃出臺

近期,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由六部門制定的《上海市綠色建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缎袆佑媱潯穼π陆ńㄖ?、新建裝配式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提出了具體目標。從2014 年下半年起,上海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按照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其中,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筑,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據悉,該規定推進力度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次,推廣新建裝配式建筑,要求各區縣在工地面積總量中落實裝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積比例今年不低于25%,到2016年外環以內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要進一步推廣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力爭三年累計完成700 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改造后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達到
400 萬平方米。

專家意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發展綠色建筑最終還要依靠內生動力。

對于實施綠色建筑標準是否會增加建造成本,相關政府部門表示,實施綠色建筑標準增加的建造成本并不會導致房價上漲,反而會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收回增量成本。

對太陽能產業影響

人類獲取能源方式有煤、電、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煤氣)以及太陽能等,其中煤、電、氣都為不可再生能源,在使用中排出大量有害化學氣體和微顆粒,嚴重污染我們生存的環境,節能減排減少污染成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而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普遍廣泛的強制推廣利用,不僅不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而且還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展?!掇k法》的推出更加促進了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的實施。

國際連線

歐洲低碳節能建筑重視使用清潔能源

《中國太陽能產業資訊》執行總編曾衡曾前往歐洲考察低碳城市與低碳節能建筑,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目前我國既有建筑400 多億平方米,每年20億平方米左右新建建筑中節能建筑大約只占5%,然而,目前,低碳節能建筑技術已經在歐盟地區廣泛應用,并得到了歐盟的政策支持和多國政府的財政補貼支持,低碳節能建筑技術案例現在遍及世界各地。

據悉在歐洲新建低碳節能建筑每平米增加費用可以控制在5%以下,舊建筑改造每平方米控制在10%以下。這項技術是一個綜合技術,主要通過建筑物本體保溫質量和系數保證,通過空氣冷熱交換的自然能源利用,對新、舊建筑進行建造和改造,低成本實現舒適、健康、低能耗的實際效益。據悉,此類建筑能耗較之常規建筑可以降低85%以上,剩余15%的建筑能耗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特別是太陽能、生物質能、熱泵等,從而大幅度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和使用化石能源帶來的溫室效應。

結束語

國家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自2006 年首次發布實施以來,有效指導了我國綠色建筑實踐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評出綠色建筑標識項目1446 個,綠色建筑面積達到1.6 億平方米。已經施行8年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工作正式完成。據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公告已經正式批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378-2014,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實施。原《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 同時廢止。

國家財政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2 年制定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通過多種手段,力爭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 億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根據聯合國相關組織和專家的預測:21世紀人類建筑耗能將占總體耗能的50%以上,中國由于人口總數龐大,估計將超過這一比例,如果積極采用低能耗、清潔能源技術,將大大減輕國家在化石能源方面的壓力。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優秀企業應該順應時代趨勢,在中國乃至國際有更大的作為。在不久前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主要指標顯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將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 年的50%。

影響綠色建筑走入尋常百姓家曾經的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

1. 綠色建筑還停留在概念、理念的宣傳,尚未形成“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的狀態,難以進入真正的可實施階段。

2.綠色建筑實施階段面臨初期成本投入大,短期內難以見效,而長期經濟效益難以與投資方形成利益鏈條掛鉤,很大程度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3. 綠色建筑實施往往受可再生能源等技術條件的制約,不能建設“利益最大化”的高樓,而人口的增長又使得高樓成為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天津中新生態城低碳體驗中心的建設,給我們太陽能行業從業者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思路:引發對綠色建筑的重視。目前雖然綠色觀念已經深入各個階層,但是沒有實例難以引起共鳴。綠色建筑的實質就是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環境,因此我們在大力宣傳綠色建筑帶來的各種效益時,更應該加強人們的綠色意識,從而增強市場對綠色建筑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催生各種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誕生,促進設計人才的出現,形成有效“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的良性、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但北京、上海出臺的相關政策較為精當地遵循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社會參與的原則,規范了建筑節能管理工作,并根據不同類別的建筑采取差別化管理措施,從而有效地提高了節能技術標準,加強了節能管理,必將有助于實現預定的建筑節能目標;引導各界觀念,為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專家認為,北京、上海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大龍頭城市,他們出臺積極推動綠色建筑的新政將為我國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相關積極政策樹立示范和標桿作用。太資料顯示,截至2014 年5 月底,北京市累計通過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的新項目有580 個,面積達到2671.7 萬平方米。到7 月初,北京市共有77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

太陽能光熱產業作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佼佼者,與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聯姻有望迎來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的更廣闊發展空間!

A片资源吧首页,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