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總的任務和總目標可概括為“科技進步、擴大應用、產業升級、拓展市場”,至2020年,我國將進一步提高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能源結構占有率和在國家減排40%至45%總目標中的貢獻率。
熱能約占國家能源總消耗的50%~55%,利用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即太陽能熱利用是實現能源替代、保障能源安全和減少排放的重大保障?!笆晃濉逼陂g,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十二五”期間,中國將繼續保持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和應用大國地位,并向科技強國邁進。
“十二五”產業發展目標
按照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中增長方案,預計2015年和2020年我國太陽能光熱產業年產量可達13500萬㎡和27300萬㎡,年產值分別可達到1800億元和3800億元;太陽能熱水器總保有量將達4.0億㎡和8.0億㎡;太陽能熱利用占可再生能源16%、占總能源2%,為1.22億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2.62億噸;國際市場出口實現2015年5億美元和2020年10億美元的總目標。
要實現上述目標,需繼續推廣和應用適合國情的直插、緊湊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要加大基礎材料、新工藝、新部件、新產品、新裝備的開發力度,繼續提高系統的整體水平。在此基礎上重點在以下八大領域拓展應用:
第一,開發和推廣太陽能低溫熱水集成技術,包括高效集熱、貯熱技術,機電一體化和運行技術,輔助能源技術,與建筑結合技術,控制技術等;第二,開發高效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技術;第三,開發推廣分體式承壓太陽能熱水系統,開發推廣分體式二次回路太陽能熱水系統等新型承壓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第四,開發推廣太陽能熱水采暖及輔助能源匹配技術;第五,開發太陽能中高溫集熱技術;第六,開發推廣太陽房、太陽灶等技術和產品,開發推廣主被動結合式太陽房技術;第七,開發太陽能熱利用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技術,開發空氣集熱器,推廣太陽能干燥技術及海水淡化、工業用熱水等技術;第八,太陽能空調及熱發電技術研發,目前熱發電的關鍵技術集熱管和集熱器已取得重大進展。
在拓展應用的同時需以現代化裝備和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產業升級,應發展三類企業和相應的市場營銷體系:培育大型骨干企業,培育專業化配套企業群,培育一批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關鍵配套、配件專業化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設計、安裝、維護能力的太陽能熱水器工程公司。建設和完善符合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特點的營銷服務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營銷代理、專賣店、大商場等多種形式,它必須堅持商業化、規范化和企業化運營,誠信服務。
此外,還需拓展和規范包括工程市場、農村市場和國際市場在內的三大應用市場。工程市場包括太陽能與建筑結合配套工程、太陽能集中供熱工程兩大類。其中,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安裝、統一驗收及統一管理;符合安裝條件的新建筑不允許限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必須在新建筑中設計出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結構要素。農村市場需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國家太陽能熱水器下鄉、綠色能源示范縣相結合。
此外,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水平,并獲得國內外檢測和認證。今后我國必將成為太陽能熱水器出口大國,預計2020年出口額將達10億美元以上。
“十二五”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為實現“十二五”太陽能光熱產業的發展目標,我們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應確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國家能源建設體系中的戰略地位。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年生產量和總保有量均占有絕對優勢地位,環保、節能、減排作用顯著,國家應給予重點支持。
太陽能熱水器應認定為國家節能產品和環保產品。太陽能熱利用的能源替代和減少各種有害氣體排放效果顯著,應盡快列入國家節能、環保產品目錄中。
其次,應盡快制定更加健全完善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第一,實施稅收扶持政策。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和產品屬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亦屬節能環保企業和產品,要從金融、財政、信貸和稅收方面制定明確的優惠扶植政策。第二,推行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安裝政策。2008年以來,全國已有不少省份開始制定和推行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安裝政策,目前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推行已基本成熟。應盡快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和各地區具體情況制定全國性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實施細則。第三,多渠道多層面施行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在技術研發、社會推廣,在城市和農村,在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熱水工程和零售,在欠發達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等多層面,制定和實行太陽能熱水器推廣應用的財政補貼政策。應鼓勵工業生產企業利用太陽能熱水。對于印染、紡織、食品、制藥、造紙、皮革等中低溫用熱水企業,政府應逐步推行強制性政策,并根據節能減排效益給予補貼。第四,太陽能熱利用是一項重要的建筑節能技術,應將太陽能供熱水、供熱和采暖明確納入到建筑節能技術體系中,享受建筑節能技術的各種優惠政策。第五,實行太陽能熱水器以舊換新的財政補貼。
支持重大裝備開發——經過幾年的努力,一些重大裝備如全玻璃真空太陽能集熱管連續鍍膜、連續排氣、玻璃管拉封及試壓、清洗設備;熱水器水箱搪瓷內膽、水箱加工及發泡保溫、熱水器總成等自動化生產線相繼開發成功,為中國首創、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生產效率可提高30%~40%,節能率達20%~30%;還有高效平板集熱器吸熱板鍍膜加工生產裝備國產化,正向國際水平邁進,應立項支持重大裝備開發和應用。
再次,應重點培育一批重要項目。用3~5年時間重點扶持5~10個年產量在400萬㎡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企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和生產線,使我國成為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應用大國、強國。
建立新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制造廠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和云南。隨著我國中西部太陽能熱水器應用市場的崛起,大型骨干企業正在進行新的生產戰略布局,創建新生產基地,合理組織物流,降低成本。新的制造基地主要分布在華中、冀豫、東北、西部,形成新的四大基地。新基地增加的生產能力約為2000多萬㎡,總投資約40億元。新制造基地建成后,將使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化水平、生產能力和規模躍上新臺階。建議立項以貼息貸款方式支持新制造基地建設。
上一篇: 熱烈祝賀公司職稱申報工作圓滿完成